时尚商业Daily / 2025年4月24日
高端零售表现分化,区域增长极需进一步夯实。
2025年第一季度,太古地产交出了一份结构性亮点与隐忧并存的成绩单。从香港核心办公物业的稳定表现,到中国内地零售业务的分化趋势,再到全球资产的稳健运营,数据背后折射出市场复苏的复杂性与太古地产“多元组合战略”的韧性。
高端零售复苏呈现沪京领涨、穗蓉承压格局。
上海兴业太古汇销售额同比增长10.1%,在高端消费板块复苏中一枝独秀。项目租用率稳定在93%,显示出强劲的品牌聚客力与消费承接力反弹。
最新消息显示,LV门店正在施工围挡,预计年内开业,这将成为项目的奢侈品地标级配置,同时上海兴业太古汇亦在积极洽谈更多重奢品牌入驻,释放出对高端消费复苏的明确信心。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销售额同比增长6.0%,租用率亦由98%提升至99%。作为文化潮流地标,三里屯展现出出色的线下流量转化能力。
广州太古汇与成都太古里分别下滑2.5%与2.9%,不过这两个商业体开业最早,在前五年经历了高速的增长,基数比较高,第一季度相比去年的跌幅,已经明显收窄。
北京颐堤港轻微下降0.4%,或与写字楼客户结构变化及项目周边商圈竞争有关。
整体而言,京沪仍为太古中国内地零售的双引擎,项目质地优异、定位清晰,而穗蓉市场则需加强消费动能与品牌创新,以缩小区域间的业绩差距。
香港零售全面满租,但消费复苏仍需耐心。
香港三大零售物业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东荟城名店仓维持100%租用率,展现出本地消费场景的结构性回暖,不过零售销售额则呈现冷热不均。
太古城中心逆势增长2.9%,得益于本地客为主的社区型商业模式。
太古广场与东荟城分别下跌5.0%与5.8%,可能受高端游客回流不及预期、港币升值影响品牌客单价等因素拖累。
香港零售回升仍以刚需导向为主,高端及旅游型零售仍需等待游客流量的进一步修复。
公告显示,北京太古坊预计2026年起陆续落成,将补强太古在北京的办公布局,上海前滩综合体办公部分已封顶,计划2026年竣工,与现有前滩太古里共同构成区域新商业中心。
这表明,太古地产的资产开发策略仍以中长期稳健运营为导向,并未因短期市场波动而收缩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