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进入9月,育儿补贴成为新晋父母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9月3日,大河财立方记者看到,支付宝和微信上均开设了“育儿补贴”专区,用户可以点击预约进入邀约内测。
郑州市的张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8月25日申请了内测,28日成功填报了申请材料。“需要上传的资料有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结婚证、银行卡号、社保卡号等,材料准备齐的话,全程只用不到5分钟。”目前,张女士的审核处于待受理状态。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截至发稿,全国各省市尚未正式启动育儿补贴的官方申领通道。即便用户收到“邀约内测”通知,现阶段仅能预先填写和提交申请材料,官方正式开放申领后,材料才会统一进入审核流程。
例如支付宝平台提示道:“感谢您参与育儿补贴申请试用,试用仅面向部分人群,用以测试和完善系统功能,试运行期间填报信息在正式上线后不需再申请,待正式上线后一同进行审核。”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申领人分享了各地的补贴发放政策。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细则显示,育儿补贴按年计算,每年一次性发放,由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6月、9月、12月底前,集中发放上一季度经资格审核确认人员的育儿补贴。目前,多数地区均沿用了这一发放日期标准。
尽管育儿补贴尚未开启正式申领,但以此为幌子的诈骗人员已经出现。
9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官方微博@广西政法发布视频表示,骗子会以“您提交的育儿补贴申请及相关材料已通过终审”等理由发送短信,引导群众拨打电话或点击链接,此外,还会运用“限时办理”“逾期无效”等话术,误导申领人“上钩”。
同时,@广西政法 提示,截至9月2日,各省市的育儿补贴官方申请系统均未上线,所以,“提前申领”“限时申领”均不存在;能点击进入领取补贴的链接、需要先交钱再领补贴的链接、需要提供银行卡验证码的链接,均为假冒平台,请申领人注意规避风险。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部分账号声称“已领取补贴”“已到账”,但根据现行政策,此类说法均不属实。
另外,针对此前“奶粉集体涨价”的流言,记者也查询了多款主流国产品牌婴儿奶粉的历史价格,发现并未出现普涨,仅延续了此前的周期性调价节奏。
据官方介绍,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实施方案》规定,对按照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责任编辑:郭健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