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境外

让“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新媒视点)

近日,在宁夏吴忠红寺堡区杨柳村,笔者认识了一位农民马志瑞。 他同笔者侃侃而谈: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实时价格,到滴灌、覆膜的具体操作,再到直播电商等销售渠道……简直就是农业“万事…

近日,在宁夏吴忠红寺堡区杨柳村,笔者认识了一位农民马志瑞。

他同笔者侃侃而谈: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实时价格,到滴灌、覆膜的具体操作,再到直播电商等销售渠道……简直就是农业“万事通”。

让人意外的是,他并非土生土长的“老把式”,而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今年36岁的他,几年前通过公开选任成为“村级事务管理人员”,随后在这扎下根,边干边学,带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赚了钱,还被选为村干部。提起村子的未来发展,他有一箩筐新想法、满身的干劲。

放眼全国,这样的例子正不断涌现。

有返乡青年借助专业知识,摸索出适宜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给村民们增收;有年轻村干部凭借“网感”,带村里留守老人拍视频,开启电商带货;还有创业者引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型业态,盘活乡村资源……这些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手握其他机遇,却主动选择了“农民”这个职业。

这里的“农民”,早已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形象,而是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农人”。

他们有文化,拥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备不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他们懂技术,掌握直播带货、智能农机操作、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农业技术;他们善经营、会管理,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据此作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带动其他村民增收致富。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农业收益较低、生活环境较闭塞、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当农民,往往不是一个理想的就业选择。许多人寒窗苦读只为脱离农民身份,不愿在掌握知识与资源后返乡归田。伴随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这样的情形开始出现改变。

如今,无论是乡村全面振兴,还是数字乡村建设,“人才”的重要作用都不言而喻。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17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除了引领产业发展,人才涌进乡村还能优化基层治理,借助数字村务平台整合乡村事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文化传承,深度发掘本地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等文化资源,推动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

那么,如何让“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

首先,要保障这份职业的成长性,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毕竟,许多年轻人既然选择当“农民”,就绝不是想“躺平混日子”,而是怀揣着一颗追求进步、振兴乡村的赤诚之心。可以与互联网平台、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密切合作,引进充足、优质、前沿的学习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提供智慧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品牌策划、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定制化课程,探索专家结对等创新培养模式,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其次,要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为新农人提供干事创业的宽阔舞台。比如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创业融资难题;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推行“技术入股”“分红激励”等模式。

最后,还要提供物质条件方面的兜底保障。包括落实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持续改善乡村道路、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教育、医疗等资源提质升级,让人才在乡村享受与城市同质的生活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意扎根乡村的人才,选择“农民”这份职业,形成“群贤毕至”的局面,将源源不断的动力注入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霍旻含)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01日 第 08 版)

责编:陈亚楠、卢思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热点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dianxinwen.cn/50497.html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