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境外

星火可照万家明(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电力,现代乡村的血脉。血脉畅通,离不开电力人的守护。 我是浙江余姚梁弄供电所的一名电力职工,负责四明山镇供电工作。14年前,四明山革命老区小水电自供区移交国家电网,急需工作人员,我…

电力,现代乡村的血脉。血脉畅通,离不开电力人的守护。

我是浙江余姚梁弄供电所的一名电力职工,负责四明山镇供电工作。14年前,四明山革命老区小水电自供区移交国家电网,急需工作人员,我积极报名,来到大山里。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成了我的工作日常,皮卡车上的颠簸刻进了身体里。

小水电时期的山区,供电不太稳定、时有时无,老百姓家里的灯也就忽明忽暗,到了枯水期还可能彻底断电。移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建电网。那时候交通相对落后,缺少现代化器械,骡马就成了我们最得力的工作伙伴。

有些地方连马车都上不去,就只能肩扛手抬。我们喊着号子,将电线杆往山头送。那两年时间,衣服好像就没干过,鞋子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但看着山上的电线杆密了起来,辛苦就值得。一根根、一片片,连起来400多公里长的线路,织就一张新的电网,覆盖了镇子的每个角落,为电发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电网,建好还得护好。山乡电力人,大部分时间是和自然打交道。顶烈日、冒严寒,涉水沟、蹚泥泞,随时随地,只要有需要,我们拿上工具就得出发。次数多了,身上有不少蚊叮虫咬的伤口,但我们都说这些是“功勋章”。

银线串起云端人家,铁塔唤醒沉睡山乡。电网焕新了,山里的生活悄悄变化着。记得镇上第一家民宿刚建的时候,老板还特意到站里来问,能装几台空调。我告诉他,随便装,保证不会跳闸。电网的确经受住了考验。如今,镇上已经有40多家民宿,一到夏天就住满了避暑的游客,少有为电的问题烦恼过。

生产更有保障了。山里的印雪白茶一直是抢手货,以前用柴火炒茶,受限于生产效率,好好的茶叶一不小心就会过季,成了次品。后来,镇里推广电炒茶机,我们挨家挨户换上能带动大功率机器的三相电表,茶叶的产量一下子翻了好几番,村民的钱包也跟着鼓了起来。生产发展了,电力不能拖后腿,还得争取跑在前头。

电力还见证着绿色发展的前进脚步。近年来,我们参与打造全电民宿、全电景区。“红色四明旅游充电服务一条线”,从山麓延伸到山巅,越来越多游客开着新能源汽车来旅游。四明山景区步道上,如遇客流超载,智慧灯杆会自动预警。民宿的电磁大灶里,烟火气十足的黄鱼年糕嗞嗞冒泡。放眼望去,民宿屋顶的光伏瓦片,晒着太阳发着电,清洁又环保。

科技飞速发展,电力人也是受益者。山里的电网,跟之前比又大变样了。我们巡线用上了无人机,半天就能巡几十公里的线路。今年,市里搞抗冰提升工程,铁塔上都安装了摄像头,我们打开手机,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去除冰了;变电站里,也有了智能巡检机器人。但是,不管电网多结实、机器多机灵,咱跑山坳、进家门的脚步也没停下过。

炒茶机的轰鸣声与虫鸣鸟叫交织成歌,民宿灯火与灿烂星河相映成画,四明山镇一步步迈向现代化,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我经常和新来的同事讲,待不住了,晚上到山顶去看看,就会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广袤山乡,哪个地方没有我们这样的电力人。一个个供电所连缀起来,夯实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电力基座,我想,这就是微光成炬。

(作者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余姚市供电公司梁弄供电所服务班班长)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31日05版)倪建荣

责编:秦雅楠、王瑞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热点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dianxinwen.cn/46827.html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