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宏观

中老共建“一带一路” 十载播撒满园芬芳

超市可用微信、支付宝 工商银行(601398)万象分行 老挝证券交易所唐维/摄 证券时报记者 唐维 罗曼 华灯初上,在老挝甘蒙省他曲县亚钾国际厂区外,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们,三三两两…

超市可用微信、支付宝 工商银行(601398)万象分行 老挝证券交易所唐维/摄

证券时报记者 唐维 罗曼

华灯初上,在老挝甘蒙省他曲县亚钾国际厂区外,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出,在摊贩前流连驻足,在路边小店里喝酒聊天,在歌厅里一展歌喉……“这是附近人气最旺的一条街,我们把它称为亚钾CBD。”一名工人表示。这样的生活看上去稀松平常,但对老挝普通人来说却是弥足珍贵。这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传统农业国,现代工业更是无从谈起。而眼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老挝最先响应,在这片23.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老两国携手修铁路,建工厂,兴水利,设银行,开矿山,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从传统农业国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并举发展,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站在2023年的节点回望中老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成就,可谓累累硕果各方分享,满园芬芳两国飘香。

打造“黄金大道”

“老中铁路,老挝中国,两国人民一线相牵,商品运输,教育培训,交流往来方便快捷……如一家人般相亲相爱,老中铁路一轨相通,并肩同行,共同发展……”

这首由老挝歌手阿提萨创作的歌曲《腾飞于老中铁路》,唱出了老挝人民对中老铁路的喜爱,以及老挝人民对中老铁路通车以及国家发展的期待和向往。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四面都不靠海、东南亚唯一内陆国老挝来说,更是如此。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杜志刚告诉记者,“2021年底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铁路里程由3.5公里增长至422.44公里,人均里程从全球149个拥有铁路国家中的最后1名跃升至第28名、东盟第1名,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成为东南半岛连通亚欧大陆的陆路交通枢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

杜志刚表示,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促进铁路沿线旅游、农业、物贸、矿产加工、房地产、物流等行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对于老挝政府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为这条“黄金大道”提供了最好的注解。据老挝媒体《万象时报》报道,中老铁路开通后,铁路货运成本相较公路下降了30%~40%,老挝段的货运量平均每月增长17.09%,运输品类从最初100余种拓展至电子、光伏、果蔬、鲜花等2000余种。2023年以来,全线累计完成货运量1110万吨,同比增长94.7%;其中,运输跨境货物250多万吨,同比增长172.2%。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开通前的2021年,中老之间的进出口额43亿美元,但中老铁路建成后的2022年,中老双边贸易额就迅速增加到56.8亿美元。今年1~5月,中老双边贸易总额达到约2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老方出口农产品(000061)的80%输往中国。

“中老铁路对于老挝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在采访中,一位老挝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黄金大道”也为中企出海提供发展的便利。东方铁塔(002545)子公司老挝开元,在老挝境内拥133平方公里的钾盐矿开采权,目前已建成年产100万吨氯化钾生产项目,老挝开元总经理王德全表示,公司每年需要从中国采购几亿的物资,以往从国内运到老挝,需要一个月左右,“而现在,只需要一周。”

亚钾国际在老挝甘蒙省拥有263.3平方公里钾盐矿权,坐拥超过10亿吨折纯钾盐储量和200万吨钾肥产能,是老挝最大的中企之一,其董秘刘冰燕告诉记者,“在物资运输上,公司的钾肥运回国内,主要是通过公路运输到越南的港口,然后通过海运回到国内各个港口。中老铁路开通后,又多了一条运输的途径,公司可以从万象把钾肥直接运回我国西南区域。”

中老铁路为出行提供了便利,截至今年8月3日,中老铁路运营满20个月,累计发送旅客1900万人次。一位老挝本地居民告诉记者,“中老铁路没通之前,大多本地人都没有去过老挝著名景点琅勃拉邦,但现在能够让他们实现当天往返,而且票价不贵。就连很多泰国人都会特意来坐火车感受一下,旺季的时候一票难求。”

根据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旅游宣传司的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开通后,从万象至琅勃拉邦的游客最高日达2700余人,游客普遍对铁路出行非常热衷,2022年,有80%以上的旅客选择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到琅勃拉邦旅游。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目前乘坐中老铁路列车的旅客中,人数占比约为老挝40%,泰国15%,中国25%,韩国3%,欧美国家10%,其他东盟国家7%。据悉,琅勃拉邦旅游人数将从每年7万~10万剧增至75万~180万。

路通,人通,资金通。工商银行万象分行成立于2011年,是老挝人民币清算行,目前资产规模位居老挝外资银行首位。分行行长孙风雷告诉记者,万象分行通过提供人民币结算、外汇买卖、代发工资、人民币跨境资金池等,为中老铁路、磨万高速一期万万高速项目、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中老双边贸易往来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与基普等外币的外汇交易等。“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和中资项目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他表示。

为满足中老贸易和投资的需求,老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银行服务和规范外汇市场。一方面鼓励国内银行扩大服务范围,特别是在边贸地区完善网点建设,另一方面,修订外汇管理法,关闭外汇兑换所,以更好地管理外汇市场。“我们深感老挝政府在推动中老贸易和投资支付便利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中老两国企业的经贸往来,也为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孙风雷表示。

推动工业化进程

“中国是老挝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本次会议是我国政府首次在境外组织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招商活动。”今年7月,由老挝工业贸易部与甘蒙省政府主办、亚钾国际协办的“亚钾国际智慧产业园招商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老挝工贸部部长玛莱通·贡玛西如此表示。

最终在这场会上签约项目共计10个,总投资金额达8.35亿美元,项目全部投产后总产值将超过20亿美金,涉及氯碱、溴素深加工、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等产业链项目以及生物科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打破了老挝此前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招商,这也是老挝政府首次海外产业招商。

2022年,亚钾国际在老挝政府支持下启动了“亚钾国际智慧产业园”项目,助力老挝把握全球产业链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老挝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预计未来可为老挝每年增加超3.2亿美元财政收入,带动当地就业3万~5万人,将有力增强老挝的出口创汇、进口替代能力。

这是中国企业借鉴国内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推动老挝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将国内发展经验引入老挝。

在距离老挝首都万象大约30分钟车程的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排排标准化的厂房机械轰鸣,这个由云南建投集团投资建设控股的开发区,截至2023年3月底,已有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25家企业入驻园区,涵盖仓储物流、新能源、电子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商贸服务、大健康等产业领域。

老挝开元矿业从2008年起扎根在甘蒙省,将一片灌木林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工厂,以钾盐矿为依托,丰富产业链,打造钾肥工业园区,并利用老挝天然优势,计划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带动了当地包装厂、五金市场、物流运输等产业链发展。

借助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外资投资主体,老挝推动工业化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一个个写着中文名的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悄然出现在老挝的大街小巷、田野村头。

而这些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建立,也使得老挝农民进入城镇,由农民转化成工人,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多名受访的在老中企负责人向我们表示,刚来老挝时,招工是大难题,“头一天发了工资,第二天至少一半的人不来上班了,也不会遵从请假流程,等他们把工资花完了不打招呼又回来。”而如今,这一情况已经大为好转。

王德全向记者表示,这些年来老挝开元一直积极实施员工本土化战略,通过“传帮带、岗位练兵、校企合作”等方式,在老挝当地培养了上百管理人才和千余技术人才,带动就业上万人。公司投资建设的“开元小镇”,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商业圈,既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又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原来到了收割季节,当地员工不管不顾是一定要回去收稻谷,但现在他们会计算性价比,在工厂上班比收稻谷挣得多,思维已经转换过来了。一些来自于周边村落的员工,甚至不愿意回家住了,想住宿舍,因为宿舍条件好,有空调。”

孙风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老挝政府非常认同中国投资。中老两国带来的机遇有两个:

一是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产业转移的需要,目前中国产业链与世界贸易链已高度融合,老挝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可以与中国形成非常好的优势互补,承接中资转移产业潜力巨大;

二是顺应了老挝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近几年,老挝面临着外汇储备、外债偿还等压力,为妥善解决相关问题,老挝政府确定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经济结构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这个目标不仅要求老挝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更要依托中国投资完善其工业基础及产业链,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

带来全新生活面貌

湄公河自北向南蜿蜒于老挝全境,为这个国家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但从富含矿物质的河水到民众可饮用水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加工,而地下水又因含盐量高而味道苦涩,难以饮用。老挝开元2012年在甘蒙省他曲市自建水处理厂,并为工厂周边多个村庄免费安装了自来水管道,持续免费提供自来水,一举解决了村民饮水困难问题。

这样美好的改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落实和有效推进,正变得越来越多。

老挝每年6月至10月是雨季,河流区域附近普降暴雨可能会出现河水暴涨、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损毁和村庄被淹。不过,琅勃拉邦南欧江附近的居民已经不再需要担忧暴雨,因为这里有中国电建(601669)投建的老挝首个水情监测系统——南欧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这是老挝境内建设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覆盖南欧江全流域,被誉为南欧江流域的“眼睛”。

丰收时节,稻穂飘香,以往每到农忙季节,亚钾国际的老挝籍员工阿邦(中文译名)总有些心神不宁,一边工作一边操心着地里的收成。但现在她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从2021年起,亚钾国际陆续购入多台先进收割机,并形成规模化助收车队,免费为员工、周边村落提供收割、运输服务,实现水稻从田间到户的“一条龙”服务。“既没影响工资收入,而且家人也不用那么辛苦去收割,真是太好了。”阿邦开心地表示。更令她惊喜的是,亚钾国际还将中国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老挝,改造了旱田,由原来的一季稻变为可种植三季农作物,大大提高贫困村农民的家庭收入。

“我还是你们A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呢!”老挝人松潘(中文译名)兴奋地向记者表示,他本科毕业于泰国大学,2012年6月加入亚钾国际,目前负责公司老挝籍员工的招聘、管理,以及与当地劳动局、移民局等政府对接的工作。2022年9月,亚钾国际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松潘成为此次股权激励的对象之一,他表示非常振奋,“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公司对自己的肯定!”

拉通是一名老挝人,自2015年开始在中资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这8年来,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厂上班几年后,他存到了一些钱,盖了自己的砖瓦房,得以搬出岳父母家潮湿破烂的木头房,还买了两辆摩托车。他的思想也有了变化,知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懂得了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要求上进,成为了中资企业的老挝籍管理人员。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老挝人民的生活因为“一带一路”而变得更好,“一带一路”带来了出行的便利,带来了就业和收入,带来了更好的人生选择,带来了教育和医疗事业,带来了全新的生活面貌。这是对中老命运共同体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热点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dianxinwen.cn/13448.html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56254151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