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正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加快全球绿色转型、推动自由贸易发展和促进区域多边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凯硕曾多次到访中国,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3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速保持在5%,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许多国家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中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特别是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马凯硕表示,“不少国家钦佩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希望像中国一样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以电动汽车为例,如果10年前有人预测,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将领跑世界,没有人会相信,但现在事实就是如此。”马凯硕说,这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与蓬勃活力。
近期,中国经济半年报的亮眼成绩引发积极反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组织和机构普遍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不少跨国公司继续增持中国资产。“我很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到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智能机器人,中国是世界上对未来产业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马凯硕表示。
马凯硕认为,中国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机遇。“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努力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价格,这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也帮助国际社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马凯硕说。
当前,中国正积极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自贸区网络不断拓展深化。马凯硕表示:“中国加入并积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区域国家的贸易关系,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降低关税,这无疑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全球南方实现现代化。”马凯硕说,“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旨在帮助彼此实现发展和繁荣。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帮助改善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为这些国家带来切实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在为全球合作树立典范。”
“当前国际社会犹如一个地球村,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靠单打独斗来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必须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团结协作。”马凯硕表示,“以中国和东盟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可以通过联合国框架、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机制等多边平台,加强对话交流,积极推进区域多边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发展。”(本报记者 陈熙芮)
(本报记者于景浩、刘歌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2日 第 03 版)
责编:张靖雯、卢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