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清晨的第一杯咖啡,纽约时间早上7点,罗伯特·佐利克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今年3月初,他再度开启中国之旅。2012年,佐利克曾经以世界银行行长的身份来到中国,参与探讨中国未来改革方向及与世界银行的合作。再往前,约20年前,他曾以美国副国务卿身份,参与中美战略对话。
从白宫到华尔街再到世界银行,如今回到哈佛学府,佐利克说自己更像是一名记者。“我喜欢跨领域的工作,并把不同主题的点连接起来。”他将自己对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数十年的观察汇聚成一本新书——《论美国》,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著述《论中国》,中美关系也是佐利克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已故的基辛格博士和我有诸多共同观点,我很尊敬他,他在打开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的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佐利克回忆道,“说起来,我第一次到访中国是在1980年,这45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恢复了在世界大国舞台中的地位。”
如今,中美关系固然挑战重重,但佐利克鲜明反对美国的“技术脱钩”之路。他说:“陷入中美冲突——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导致无法估量的代价和危险。”这位“中国通”也不认为美国的“出口管制”会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及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DeepSeek就是最好的例子”。
2025年,佐利克再次用自己当年提出的“利益攸关方”来定义中美关系。“利益攸关方也参与竞争,但它们之间的分歧处理,应在共同利益的大框架内进行。我们值得为‘共同利益’而努力,中美的共同利益还应该继续增长。”
以下是佐利克在2025年3月初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独家对谈。